如今,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,屏幕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。在这其中,大部分中文的内容则都交由黑体呈现。
市场上也偶尔出现过一些尝试使用宋体的应用。几年前,《澎湃新闻》上线之时选用了一款宋体,引发了一片惊诧。但波澜过后,鲜有其他成规模的屏幕宋体应用案例再次出现。除阅读惯性之外,再深究下去,我们似乎并未有一款真正为屏幕打造的宋体。
雅宋、书宋、标宋这些字体虽然很棒,但在设计之初,它们并未被考虑用于屏幕。同时,相较于黑体,宋体在屏幕上依然能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视觉风格。而且,宋体也与英文的衬线体类似,能够显著提高内容的可识别性,这在长篇阅读环境尤为重要。这也是在纸质书上我们看到的内容大多是宋体的原因。

《澎湃新闻》应用的内文界面
宋体历经雕版、活字、照排,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正如上一篇《宋体的嬗变:从雕版到屏显》所说,宋体适应着技术的发展,不断地变化和演进。然而,进入屏幕时代,宋体的进化曲线出现了一个垂直落体,早期屏幕分辨率并不适于表现宋体细腻的衬线和边角。